立德树人敢担当,教育扶贫托希望
——记“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”英才实验学院递梦实践项目
近年来,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成果丰硕,已探索形成了一批可示范、可引领、可推广、可持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,并在教育部和四川省精品项目评奖中名列前茅。为推动成果转化和经验推广工作,学校将开展优秀项目成果展示工作,接下来将陆续展示我校已入选部、省级思政精品项目的成果。
电子科技大学递梦实践项目以英才学院十多年社会实践为基础,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,于2021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。近年来,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学院围绕递梦基金,搭建育人平台,通过开展各种扶贫和扶智相结合的教育扶贫活动,融合多方资源,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优势,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、关注现实问题,培育学生形成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,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,激发内源性学习动力,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线上、线下、校内、校外一体化实践思政育人精品活动。

图1:“武阳学子成电行”活动
一、播种希望,传递梦想——英才武阳共成长
种下一棵树,收获一片绿荫,献出一份爱心,托起一份希望。2009 年 9 月 27日,在一次社会实践中,英才学院08级党支部的同学,跟随顺江残疾人志愿者协会一同前往眉山看望贫困儿童。在那里,他们看到了农村学校真实的教学状况和贫困家庭的生活状态,也看到了农村教师的努力坚守和贫困孩子的求学愿望;自那之后,党支部的同学们深感当代大学生应该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,以求尽自身之力来帮助困难学生,灌溉梦想。于是在2009年,英才学院基层党组织便成立了“递梦基金”。十余年来,递梦实践项目积极依托“递梦基金”平台筹集物资,组织成电学生捐款捐物,帮助武阳中学的困难学子,同时还联合公司、社区党支部,整合社会资源,多角度、因势而新打造教育扶贫活动,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,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帮助别人的同时教育自我,以生动实践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。
(一)成立递梦基金,搭建育人平台。十余年来,英才学生党支部一直在坚守,成立的“递梦基金”每年都在校园内开展募捐活动,为武阳中学贫困学生募集善款;自递梦基金成立以来已募得善款八万六千余元,累计10余次为武阳贫困学子捐款,帮助贫困学生150余人次,走访看望了近 50户贫困家庭。每年秋冬之交进行“武阳行”活动,深入贫困家庭,以“小英才助学金”形式发放善款,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,一对一定期辅导与关心,从心理和生活上走近武阳学子。
(二)开展递梦活动,保障育人效果。英才递梦实践项目注重精神引领和价值塑造,实现思想先导、行为疏导和学涯引导,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立体多维的活动。“小英才杯”征文绘画活动,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打开畅想的窗;“十八岁的我”主题朗诵,鼓励赞扬每一个梦想;趣味运动会与一对一定期的家庭座谈,让大学生从心理和生活走近贫困户学生,切身体会生活的艰辛;“武阳中学师生成电行”活动,让困难地区儿童感受大学生活,树立远大理想,同时为全校同学提供一个参与社会公益的机会,呼吁同学们关注留守儿童,参与困难地区教育脱贫,助力当地政府脱贫攻坚。
(三)融合递梦资源,提升育人实效。以平台为中心,以活动为载体,递梦实践项目牢牢抓住思政教育主题,融合多方递梦资源,切实提升育人实效。在整个扶贫实践活动中,从最开始的活动策划、团队组建、捐款募集、走访调查,到后来的回访接待、后续统计,学生党员都全程参与其中。这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,更是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。同时,英才学生党支部在进行活动策划、实施和募集资金时,还引入了社会资源,由公司、社区党支部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资资源,优势互补。此外,递梦实践项目还联系了成都市助残社会组织自律联盟、残疾人公益机构等多方参与,扩大影响,通过调动社会力量,让全社会能够关注乡村教育,关注留守儿童,能够为教育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,有效建立起了“大思政课”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互融互通。

图2:递梦基金历年活动合影
二、十年接续,守望相长——英才学子共传承
(一)因势而导,一体多元打造特色育人品牌
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,教育途径与方式应做到适应学生特点, 抓准育人资源,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,做到与时俱进。递梦实践项目积极利用学校周边社区的实践育人资源,以办实事、做好事为依托,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,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,激发内源性学习动力。在发现武阳中学这个更需要帮助的对象之后,英才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、参与解决问题,因势利导成立“递梦基金”,开展系列递梦活动,融合多方资源,让学生在实践中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,生动诠释大学生的责任担当。在整个教育扶贫实践活动中,递梦实践项目每年都让学生党员全程参与活动策划、团队组建、捐款募集、走访调查、回访接待、资料统计等系列工作,充分利用每个育人细节,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。十余年来,递梦实践项目不断完善教育扶贫实践活动,充分发挥第二课堂(社会课堂)的实践思政育人优势,切实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线上、线下、校内、校外一体化实践思政育人精品活动。
(二)因势而新,立体多维打造特色育人模式
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维体系,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的各种思政教育契机,让学生们在具体实践中自然而然接受、自然而然成长。英才学院经过多年的实际探索,发挥自身优势,将力量用在刀刃上,找准了“扶贫必先扶智”这个方向,探索出以平台为中心,以活动为载体,紧紧扣住思政教育主题,融合多方社会力量,切实提升育人实效的育人模式。递梦实践项目在成立递梦基金之初,便摸清自身情况,深知无法将经济帮助作为扶贫重点,结合实践育人规律,尽可能让大学生参与其中,所以将扶贫重点确定为开展各种扶智实践活动,让双方学生都参与其中,实现双方学生的双向成长。十余年来,递梦实践项目针对武阳中学开展了“小英才杯”主题文化艺术活动、“十八岁的我”主题诗歌朗诵活动、“武阳中学师生成电行”活动、一对一帮扶、趣味运动会、图书捐赠、家庭走访座谈、心理辅导等各种活动,有效培育了数十届武阳学子和英才学子。英才递梦十余年,不止是每年募捐资助困难学生,也不止是举办一系列公益活动,更是英才学子引领担当、践行责任的平台与约定。
(三)因势而化,以点带面融合多方育人力量
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和说教,而是如盐在水,成风化人,所以在搭建思政育人平台时,要充分契合实践思政隐性教育的渗透性、不易察觉性的特点,尽可能使平台融合更多的隐性教育的力量。递梦实践项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,形成扶贫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强大力量。十余年来,递梦实践项目在在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扶贫实践的同时,更是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,将微光汇成了朝阳。递梦基金不仅积极组织校内同学贡献爱心,还通过学生党支部联合顺江社区、清江社区党支部和递梦保洁公司党支部开展党支部共建计划,同时还引入社会资源,联合成都市助残社会组织自律联盟、残疾人公益机构等参与其中。在递梦十年育人体系实施的过程中,推动大学生广泛联动,调动各种力量,将学校、家庭、社会、社区 和个人“五位一体”融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来,内隐化思想政治教育,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、服务社会,围绕“全面成才与价值引领相结合”,以党中央脱贫攻坚、扶贫助贫新的实践启发思想认识,在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思想认识,有效建立起“大思政课”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互融互通,为高校建立实践育人、志愿服务提供了成功案例的参考和示范。